close

  發現“定位細胞”
  讓微觀研究大腦成為可能
  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一位教授告訴記者,這項研究的意義,首先在於使我們從微觀的角度來研究大腦成為了可能。該教授表示,相比較醫學上對癌症等疾病的研究,人類對大腦的認知實際上是非常少的。以往我們認為大腦必須是完整的才能發揮出各項功能,也僅僅只瞭解大腦某些部位對應負責人類的記憶、語言等功能而已。而三位獲獎科學家的發現具體到了確定哪些細胞參與到了定位功能的實現。這個研究讓我們對大腦的認知不再是“囫圇吞棗”,而是可以微觀到細胞去研究大腦的工作原理。
  “神經元環路”
  進而成為世界研究熱點
  該教授告訴記者,基於三位科學家的發現,世界生命科學家對大腦工作原理有了新的認識,而“神經元環路”成了研究中的一個新的名詞。
  該教授告訴記者,有聯繫的神經元一級級排下來,形成神經元環路,特定的神經元環路來管著特定的行為——負責定位的神經元環路就是其中一環,也是最先被髮掘出來的。基於此發現,形成了學界對大腦工作原理的最新認識,神經元環路也成了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江蘇科學家正探究
  恐懼等情感如何產生
  “江蘇的東南大學、蘇州大學都在進行有關神經元方面的研究。”該教授透露,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就有很多老師在參與研究大腦神經發育以及神經信號傳遞方面的問題。“比如我們怎麼樣記憶東西,為什麼會產生情感,我們如何做出選擇,這些以往更多可能是心理學甚至哲學的研究的內容,其實是有生物學基礎的。”該教授表示,我們的學習記憶、行為抉擇、恐懼喜悅等情感甚至於自我意識,實際上就和一個個神經元環路有關係。
  自閉症等精神疾病
  可能有新的療法出現
  人體內置“GPS”細胞和相關研究,也可能給醫學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類似於自閉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可能因為這些研究找到新的治療方法。“這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從宏觀上來看,大腦還是那個大腦,結構都還是那些結構,但是從微觀上來講,主管這些功能的神經元環路已經出了問題。”該教授告訴記者,如果將來我們能找出自閉症等精神疾病相關的神經元環路,也意味著有可能找到這些疾病的“開關”。
  另外,因“網格細胞”研究可能有助於瞭解記憶產生的過程,解釋人們經常依據地點回憶起事件的現象,科學界期待大腦定位系統的發現能為有關阿爾茲海默氏症(老年痴獃症)的治療帶來福音。
  定位細胞發現
  解決不了“路痴”的問題
  我們總說女人不如男人的方向感好,有些人天生就是“路痴”,那麼大腦中主管方向的細胞都被找到了,是不是意味著“路痴”的問題也被解決呢?遺憾的是,雖然今年的獲獎項目有著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卻不能一下解決看起來最為直接有關的“路痴”問題。
  “我們所講的‘路痴’,可能和大腦的解剖結構還沒有太大的關係。”該教授解釋,從我們目前的研究來看,男女大腦的解剖結構沒有太大的差異,而在認知等能力上確實是有差別的。生活中所講的“路痴”,和學界在研究的定位又有不同,從原理上來講,認路的能力不僅與定位細胞有關,具體的語言能力、圖形識別能力等等認知能力也有影響。而在這方面,男女或是不同人確實有差別。“如果再從微觀角度來講,我們一個神經元環路中的神經元除了參與這個環路的功能外,還可能參與其他環路的功能。”單個神經元是有可能“身兼多職”的,僅僅瞭解一個神經元環路,也很難解決“路痴”這個綜合性的問題。揚子全媒體記者 楊彥  (原標題:發現內置“GPS”讓微觀研究大腦成為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w48mwx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